三元乙丙防水卷材的施工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:
基层清理与处理:
清扫基层表面的浮尘、杂物,铲除异物,确保基层平整、坚固、干燥。
基层含水率应控制在9%以下,可通过将1m²卷材平坦铺在基层上,静置3-4小时后检查是否出现水印来判断。
对阴阳角、管道根部等细部节点进行圆弧处理,半径一般不小于20mm,以便卷材更好地贴合。
涂刷基层处理剂:
选用与卷材相容的基层处理剂,如聚氨酯底胶,按甲:乙=1:3(重量比)的比例配合搅拌均匀后涂刷。
在大面积涂刷前,先在阴阳角、管道根部等复杂部位均匀涂刷一遍,再大面积顺序涂刷,确保涂刷厚度均匀一致,无漏刷、花白等现象。
待基层处理剂固化干燥后(一般需4小时以上,手摸不粘时),方可进行下道工序。
增补处理(附加层施工):
在阴阳角、后浇带、施工缝、管道根部等易发生渗漏的薄弱部位,先铺贴一层附加层,宽度一般为500mm(单侧宽度不小于250mm)。
附加层可采用非硫化密封胶片、自硫化密封胶片、聚氨酯涂膜或三元乙丙卷材等材料。
卷材铺贴:
根据卷材配置方案,在基层面上排尺弹线,作为铺贴的标准线,确保卷材铺设平直。
卷材铺贴可采用满粘法、空铺法、条粘法或点粘法。满粘法需使用专用胶粘剂,涂布均匀后立即铺贴卷材;空铺法则需配合机械固定。
铺贴时,将卷材退卷在基层上,按铺贴位置要求将卷材的一端对折于另一端,将搅拌均匀的基层胶粘剂同时均匀涂刷于卷材和基层表面,待胶粘剂基本不粘手时,将卷材平整地贴合在基层上。
铺贴平面与立面相连接的卷材时,应由下向上进行,使卷材紧贴阴阳角,铺展时对卷材不可拉得过紧,但不得有皱折、空鼓等现象。
排气与压实:
每当铺完一张卷材后,立即用干净松软的长把滚刷从卷材的一端开始,朝卷材的横向顺序用力滚压一遍,以排除卷材粘层间的空气。
排除空气后,平面部位可用外包橡胶的长300mm、重30kg的铁辊滚压,使卷材与基层粘贴牢固;垂直部位则用手持压辊滚压。
卷材搭接与收头处理:
卷材长边和短边的搭接宽度均应不小于100mm,上下层卷材要错开三分之一幅宽。
搭接缝处需用专用胶粘剂或密封膏进行处理,确保粘结牢固、严密无缝隙。
卷材末端收头须用聚氨酯嵌缝膏或其他密封材料封闭严密,防止卷材末端剥落造成渗水。
保护层施工:
防水层验收合格后,立即铺设保护层,防止后续工序破坏防水层。
保护层可采用水泥砂浆、细石混凝土或油毡纸等材料,厚度一般不小于20mm。
铺设保护层时,需注意避免尖锐物损伤防水层,确保保护层与防水层之间粘结牢固。


当前位置: